2018年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礦商來說是艱難的一年,亞洲一些規模較大、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均遭遇虧損。
據報道,日本互聯網巨頭GMO和最大的加密貨幣挖礦設備制造商比特大陸(Bitmain)全年的日子都不好過,按照這兩家公司的趨勢,整個行業今年都出現了嚴重虧損。。
GMO損失達3.2億美元
作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之一,GMO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虧損超過3.2億美元。該公司稱這是一次“意外損失”,隨后正式退出了挖礦業務。
今年6月,這家日本公司分配出大約10%的資金和資源成立了一家雄心勃勃的加密貨幣礦業公司,希望與比特大陸同臺競爭。當時,該公司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加密貨幣挖礦設備開發部門,開發了自己的7納米ASIC芯片,并經營了一家大型礦場。GMO團隊在6月份表示:
“我們將采用最先進的7納米工藝技術來制造用于挖礦的芯片,目前正與擁有半導體設計技術的聯盟伙伴一起研發,以開發出高性能的礦機。與具有相同性能的現有礦機相比,它可以降低功耗,并實現每個芯片10TH/s(每秒事務處理量)的計算性能!
盡管GMO擁有大量的資金和資源,但它沒有考慮到比特大陸的運營規模。早在2017年年中,比特大陸就達到了超過150億美元的估值,并希望能在香港成功進行IPO。而GMO目前的價值略高于1690億日圓,約合15億美元。也就是說,其估值僅為今年早些時候比特大陸估值的10%。
起初GMO確信,作為亞洲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集團,它可以超越比特大陸,在加密貨幣挖礦行業占據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然而,正如BitMEX后來的一份報告所顯示的那樣,比特大陸已經做好了應對此類競爭的準備,寧愿虧本運營,也要擠出競爭對手。
1GMO股價和市值圖
12月25日圣誕節當天,GMO停止了挖礦業務,報3.2億美元的損失,并立即停止了挖礦設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GMO發布的一份公開文件這樣寫道:
“鑒于當前商業環境的變化,該公司認為礦機銷售再次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決定停止一切有關的礦機研發、制造和銷售的業務。GMOInternet報表將記錄約175億日元的債權轉讓損失和約35億日元的呆賬準備損失,合并賬目和個人賬目總計約240億日元的巨額損失!
比特大陸日子也難熬
GMO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比特大陸,自成立以來,GMO的目標就是擊敗這家中國的加密貨幣挖礦設備制造商。
今年8月,比特幣的價格徘徊在7000美元左右,高于礦機的開機成本。到2018年第三季度末,加密貨幣礦商仍在盈利,彼時,比特大陸能夠將其螞蟻S9出售給世界各地的礦場。但幾個月過去后,隨著比特幣市場在去年11月遭遇歷史性下創,比特幣價格跌破了6900美元的礦機開機盈虧平衡點后,比特大陸也開始陷入困境。
今年5月,比特大陸發布了一份聲明,披露了該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與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英偉達(Nvidia)、英特爾(Intel)和AMD等公司展開競爭的長期計劃,這完全超出了加密貨幣社區的預期。
對加密貨幣挖礦行業可持續性爆棚的信心促使比特大陸涉足全新的行業,與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科技公司展開競爭。
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Businessweek)的一系列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芯片與比特幣礦機芯片類似,也需要“大量算力”,比特幣挖礦所需的ASIC芯片同樣適用于人工智能。從本質上說,比特大陸的計劃是利用現有的芯片設計來為推動AI系統和軟件的開發。
比特大陸和大多數加密貨幣公司在2018年前幾個季度面臨的問題是,服務和產品的多元化非常激進,經常向加密貨幣之外擴張,而核心產品和商業模式卻沒有做出必要的改進。
例如,總部位于紐約的全球最大的區塊鏈軟件工作室ConsenSys,就從員工隊伍中裁掉了300多人,將精力集中在可以推向主流、獲取活躍用戶的精選產品。
包括挖礦業在內的許多加密貨幣領域的公司,已經退出了挖礦和挖礦設備制造領域,將業務擴展到了不同的領域。隨著2018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市場狀況惡化,這種過于激進的做法顯然行不通了。
行業的積極信號
根據加密貨幣市場數據提供商和錢包平臺Blockchain.com的數據,從8月到12月,比特幣的哈希率(即支持比特幣網絡的算力水平)從61exahash下降到了44exahash。
12月3日,美國最大的礦場之一SalcidoEnterprises的負責人MalachiSalcido表示,礦工們已集體退出了市場。這位高管強調,礦工要想盈利,加密貨幣的價格必須大幅上漲,而聰明的投資者正在關注這一趨勢的逆轉。此前Fundstrat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至少有10萬名礦工已經離開了這個領域。Salcido說道:
“我預計在情況好轉之前,我們的處境可能會變得更糟。就像所有的市場底部一樣,精明的投資者也在觀望形勢的轉變,這種轉變通常不會很快發生!
然而,從2018年1月到12月,比特幣的哈希率從17exahash上漲到44exahash。盡管主流加密貨幣的哈希算力大幅下降,但按年計算,比特幣的哈希率上升了158%。
去年12月,比特幣網絡的哈希率有所恢復,其算力也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這是由于許多大型礦場還在繼續挖掘這種數字資產。
比特幣2018年算力圖|圖源:blockchain.com
雖然依靠云挖礦平臺和小型ASIC挖礦平臺的個人礦工在退出行業時損失相對較小,但對于已和電網運營商簽訂了長期合同并購買了大量ASIC礦機的礦場來說,要從加密貨幣挖礦中抽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安全專家和加密貨幣研究人員AndreasAntonopoulos所解釋的那樣:
“這種情況(如加密貨幣的死亡螺旋)不太可能發生的部分原因是礦工們的長遠考慮。也就是說,他們在設備上有現有的投資,而且他們通常簽訂了長期購買電力的合同,而不是按周支付電費。因此,如果他們必須再等三個月才能盈利,在設備到位的情況下,他們就不會關閉礦機!
像市值2130億美元的科技集團英特爾(Intel)這樣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正致力于開發高效的挖礦系統,這可能會提高挖礦芯片和設備的生產率。
英特爾最近獲得一項名為SHA-256Datapath的比特幣挖礦節能新專利,將使用高能效的硬件加速器來降低加密貨幣挖礦功耗。
韓國市值最大的企業三星(Samsung)目前也在利用其總部位于韓國水原(Suwon)的代工工廠生產加密貨幣挖礦設備和芯片。
此前,由于比特大陸與臺灣芯片制造商臺積電(TSMC)的合作,絕大多數芯片都由這兩家公司生產,從而導致市場由它們所主宰。
2019年加密貨幣礦業趨勢
由于大型礦場都有長期的戰略,預計即使它們出現虧損,也將繼續礦場運營。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因素可能促使加密貨幣在未來一年內出現上漲,但隨著像比特大陸這樣的大公司大幅裁員和業務重組,加上從2017年到2018年積累的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它們將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運營。
因此,盡管大多數個體礦工退出了這一領域,但分析師預計,大型礦場仍將留在這一領域,在加密資產熊市中慢慢等待,因為一旦加密貨幣市場出現復蘇,礦工們將能夠再次開始盈利。